【第二屆金質歷程盃】
逐步引導、專業回饋,打造金質歷程!

【金質歷程盃】來到第二屆,為了鼓勵學生實踐所學,豐富歷程檔案,我們透過【e-Peer共學平台】逐步引導學生統整學習故事並分享製作學檔的重要概念,邀請專家給予回饋,以提升學檔製作的品質與能力,更提供發表展能舞台,讓學生盡情釋放分享,同時促成跨校交流,打造共學共好的學習環境,透過這樣增能及徵選的活動,讓學生將獨特的學習經驗打造成金質歷程。

本次我們針對全台擴大徵件,打破以往僅開放給宜花東褶子參與,並邀請到12位高中職及大學端的書審專家們為來自全台43所高中職169位學生,200餘件的學習歷程檔案做書審及建議回饋;並且給予各組獲選優等的學生在【學習歷程發表交流會】活動中,進行作品發表的機會,並由書審專家們在活動中即時給予回饋與問答交流,齊心助學生打造金質歷程!
“學習歷程不是只有美好的一面”

|大安高工 陳櫻仁老師

學習歷程從字面上來看意思就是記錄學習的過程,而非單純展現完美的成果,學習過程中所遭遇的失敗或挫折可以在檢討與省思過後呈現出來,而在審視的過程更能成為下一次邁向進步的動力,也別忘了心得或省思需要針對課程中自己的獨特興趣發揮,並結合目標系所所需特質來呈現個人亮點。
而學習的內容、學習狀況與所學可以用圖表完整的呈現,時間軸、雷達圖能力分析、SWOT分析都是不錯的呈現方式,適當的運用圖表作為輔助,能讓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簡單明瞭又豐富,也能讓大學端在簡短審閱時間內快速掌握學生的能力。
“若沒有學習前後差異,那將失去歷程的意義”

|台中科技大學 趙正敏教授

許多老師一再強調,「圖比表好,表比文字好」,掌握這個原則,便能讓大學端教授在茫茫學檔海中快速閱讀你的檔案並認識你。學檔的內容是讓教授看出你是否用認真態度準備的一個依據,並且歷程與成果務必要有「比較」,無論是自己的學習前後差異,或是跟他人的比較都可以呈現出來,而比較表更說明了你有花費時間去彙整內容,更能讓教授看出你的態度與用心。
當被問到「自己想要的科系跟學習歷程沒有連結怎麼辦?」正敏教授答道,高中本來就仍是探索志向的階段,過去的學習內容與未來目標科系關連不大也不無可能,既然學習歷程已經準備好了,那只要在申請不同校系的時候調整內容的呈現即可,以正敏教授本身的管理系所為例,對化解阻礙與困難的內容可以在學檔中強化,更能說明自己具備問題解決的能力。
犯錯是邁向成功的歷程

|華江高中 鄭螢綺老師

「你要犯錯才能看見走向成功的路途上學到了什麼」,學習歷程檔案重在「歷程」,建議學生勇於呈現「失敗」,「失敗」是檢視自己成長的機會。若想說明自己很努力解題目,單放一張圖片不足為證,可以放上整理過的康乃爾筆記或心智圖,不用只呈現最完美的,筆記也可以看出進步幅度的歷程性與用心度。而螢綺老師也建議,若有企劃書也可以放入檔案,因為企劃書不僅可以看出學生的執行力,還能體現出規劃力及邏輯概念。
「文字表達不夠成熟,如何精簡內容與呈現亮點?」
掌握標題化、條列式的方式,善用主、副標,精簡而不發散的呈現課程重點、學習方法及學習成果,若未達百字可以再補充學習目的及動機,讓教授一眼看出你的學習亮點。而課程說明最重要的便是歷程性,一定要清楚的呈現學習脈絡與步驟,甚至是困難與解決,而心得與反思切記需對應想申請的目標科系的所需能力,若目標科系尚未決定,可以先以目標領域來連結。
“透過記錄認識自己的特質,釐清未來的方向”

|大園國際高中 朱元隆校長

台灣學生的通病便是從小到大都被人安排好學習,以至於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人,大學教授普遍也都希望高中端可以幫助學生瞭解自己為什麼要讀大學、為什麼要選擇這個科系,而為了解決這樣的弊端,便規劃了學習歷程檔案,而這不僅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更是希望學生可以在記錄的過程認識自己,並且建立後設認知的能力,讓日後的自己能夠看出當初是如何學會這些知識。
我們不希望培養出只會聽令行事的學生,因此希望學習歷程能呈現出學生自己的擴展性、延伸性跟未來性,當你學會了一個東西,是否具有縱向橫向延伸、舉一反三的能力,未來對自己或社會能夠怎麼發展?都是值得反思的,最後元隆校長提醒同學,學習歷程不必盲目追求虛華的美編,無實的作品並不會留住教授的目光,只要簡單乾淨易讀,在短時間內呈現你的精華,這才是我們希望培養學生的能力。

第四屆金質歷程獎 113.04.01開始徵件

第四屆【金質歷程獎】,於113年4月1日開始徵件,本屆新增「e-Peer特優獎」及「早鳥繳件回饋」,現在開始在e-Peer共學平臺記錄,就有機會獲得iPad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