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琴老師將課程拆分為「課程學習」及「多元學習」兩個部分與學生進行對談、探索自我特質

看見特質適性導引到生涯探索

「特質」一詞相當抽象且廣泛,然而他的重要性卻在講求「適性選才」的108課綱內佔了一席之地,第三季慧治Online café【108課綱的現在與未來】第三場活動邀請到臺中科大資訊管理系的姜琇森教授、花蓮女中生物科黃文琴老師,以「看見特質適性導引到生涯探索」為主題,分享自身的經驗與作法。

「陪伴和對談永遠是最好的招數」花蓮女中黃老師透過陪伴學生面對學習歷程檔案,使「特質」具體化成了「探索自我特質」。黃老師分享自己在引導學生製作歷程檔案的作法:先將課程拆分為「課程學習」以及「多元學習」兩個部分,且搭配「定向三部曲」學習單作為輔助,讓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興趣和特質,並在教授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於過多的知識傳遞與淺層的原則敘述較無法吸收理解,建議可使用較為生活化的例子引導學生實際應用,進而遷移至自主學習的範疇。

臺中科技大學姜教授分享到,進修部學生來源較為多元,難以配合程度及素質不一的學生進行授課,間接導致學生學習動機難以維持,容易在遇到挫折時就放棄,因此設計了「易、中、難」三種依課程內容難易度不同的學習路徑,並將適性化學習路徑帶入課堂中進行實驗,發覺有加入適性引導的「實驗組」能在掌握先備知識後持續學習,且成績保持一定水平。姜教授表示適性化教學確實更能掌握學生學習狀況,也能即時發現學生問題並提供協助,然而「有效」的適性教學仍然須建立在老師本身以及同儕協助,方能讓學生保持學習動力、持續進步。

【慧治教育協會】以搭起高中與大學橋樑為目標,規劃了一系列高中職教師的增能活動,邀請大學老師及高中職教師針對108課綱議題分享教學經驗和觀點,每月一小時,教育連線更即時。
姜琇森教授以適性教學理念為基礎擬定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