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就是教孩子們反思的最佳利器”

慈大附中 綜合活動科│徐振家老師

“唯獨教育可以跟孩子那麼親近”
擁有教學經歷十餘年的徐振家老師,在大學時期參加由全球各大專院校學生所組成的「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社團,後來加入「中國青年救國團」帶領活動執行,而熱衷於帶社團以及喜愛與孩子互動的振家老師,深感與孩子相處會讓自己也變得年輕有活力,在發現唯有教育可以真正與孩子親近、連結後,便毅然決然決心踏入教育界,並於慈大附中服務至今。

身為慈大附中輔導主任的振家老師,平時在校辦理講座、活動、研習等,同時也教授生涯規劃及生命教育課程,還會在課餘時間帶領自己喜愛的國術隊,即便行程滿檔的他,依舊在新課綱實行後,熱血地開設多元選修的食農教育課程。
“失敗又怎樣?”
振家老師以內容豐富的多元選修課程【食農藝趣】加入第三屆合心育苗計畫,以食農教育為主軸,內容涵蓋種植、鑽石手工皂、水洗牛皮紙及料理等等豐富有趣的課程。振家老師在課堂中帶領學生於【e-Peer共學平台】學習圈【110食農藝趣】中,記錄農作物的栽種過程、體驗生命的成長。過程中,儘管學生因颱風淹水或是蟲害而讓農作物的成長過程屢遭挫敗,但振家老師總會告訴學生,「失敗又怎樣?我們既不是專家,也不是農夫,我們就是要從失敗中去學習。」,在老師的正向引導下,學生也會開始思考失敗的原因,並積極提出問題及嘗試尋找解決方法,學生不僅在反思及收穫的過程中逐漸對食農產生了興趣,也自然而然地達成了新課綱所期望養成的自發性。

「我認為食農教育課程能夠在慈大附中推廣更具意義且更長久。」。振家老師還特別分享到,一向重視環境保育及校園綠化的慈大附中,對食農教育不僅完全支持,甚至全力配合,因此【食農藝趣】在各跨領域老師們四處蒐集資料,並由慈濟大學邱教授的指導下順利推行,對此感到特別感恩。
振家老師帶領同學於【e-Peer共學平台】記錄下多元選修課程【食農藝趣】的學習過程。
在振家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在失敗中反思,並期許自己未來能應用所學在生活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像IG一樣的【e-Peer共學平台】,很契合孩子的需求跟時代的潮流,特別是即時記錄功能,也正好符合學生喜歡看圖說故事的呈現方式,讓學生願意產出更多的學習紀錄,留下學習軌跡。」。

振家老師讚嘆地表示,在一次機會下首次接觸平台後為之驚嘆,「原來有這樣的一個協會,有這樣的一個平台,可以讓老師們能夠一起來做配合跟整理。」,因而在日後慧治教育協會黃理事長的推薦下加入了第三屆合心育苗計畫,並在課程中引入教學工具【e-Peer共學平台】,而身為新課綱前導學校的慈大附中,對於學生的硬體支援也很充足,學生人手一台平板已是常態,在軟體與硬體的搭配輔助下,學生更能在課堂中即時的記錄所學。

振家老師還分享到,自從使用了e-Peer,學生有了很大的轉變,以前學生會害怕去做作業、寫報告,但現在使用如社群的平台記錄,對於學生而言,作業不再有既定的框架,「有的學生還會突發奇想用影音來記錄學習過程,這是我沒有想到的,我也在跟著孩子一起學習。」。
【e-Peer共學平台】搭配慈大附中硬體資源,讓學生在課堂中快速記錄所學。
“我想嘗試一些新的突破”
食農教育執行至今已邁入第三年,不僅榮獲110年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課程與教學創新方案甄選佳作,更獲得第八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學校組優等的殊榮,但求新求變的振家老師仍期望能夠嘗試一些新的突破。慈大附中校內餐廳每日都會產生大量的廚餘,而屬於河床地的校園土壤較為貧脊,導致種植作物相對困難,振家老師希望未來能夠將整個生活循環做一個整合,於是開始帶領學生團隊養殖黑水虻,將廚餘轉換為土地資源生成肥料,不僅可以解決廚餘過剩的問題,更能改善校園土質,幫助作物長成,再將種植的作物料理送上餐桌,不僅貫徹食農教育的初衷,更身體力行讓同學領會食物的得來不易與生態永續的重要性。而振家老師也將會在帶領同學運用【e-Peer共學平台】記錄下過程的同時,一邊漸漸努力使慈大附中達到真正的永續發展。
振家老師期望運用黑水虻分解廚餘產生肥料,改善校園土壤。
帶領學生團隊執行黑水虻養殖計畫,實踐校園永續發展。
延伸閱讀
慧治 人物故事
預見 更多未來
學習歷程如何讓師生看見學習帶來的改變,慧治教育協會從「學習歷程計畫」、「教學現場」、「學習成果」、「 執行團隊的故事」等面向記錄教育現場的多元樣貌,放眼在孩子們的人生,累積未來的學習力。

運用科技・翻轉教育

合心同行・適性引導 — 慧治與你一起累積未來學習力

任何建議與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service@twpea.org

官方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