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自主學習就上手:
數位紀錄讓自主學習更有結構!

大甲高中|自主學習|陳汧芸老師

重點摘要
「自主學習」是許多高一學生進入校園中第一堂可以自由選擇學習內容的課程,大甲高中高一的自主學習是分配給高一導師授課。第一次帶領自主學習課程的汧芸老師,坦言因為自己比較容易緊張,所以在開學查詢了很多資料、工具與方法,決定將 【e-Peer共學平臺】融入自主學習課程,試圖透過數位紀錄的方式,讓不同學生的計畫能夠被妥善管理與追蹤。
數位紀錄讓自主學習更有結構
自主學習的核心在於學生自己規劃、實踐與調整學習計畫。然而對許多高一新生來說,這是一項不容易的挑戰。於是汧芸老師便規劃了一套課程架構:
  1. 計畫(1-4週):引導學生撰寫e-Peer「自主學習計畫表」,確保學習目標具體可行。
  2. 實踐(5-13週):每週實踐計畫,並運用e-Peer「作業收發」功能讓學生確實繳交作業,並搭配「學習貼文」的發布,保留學習紀錄的同時還能讓學生相互觀摩分享。
  3. 分享(16-18週):學生進行階段性分享,搭配匿名的互評學習單,降低同儕壓力,幫助彼此成長。

對於第一次帶領自主學習計畫的教師來說,數位工具的搭配讓老師可以有明確的步驟與檢核機制,汧芸老師透過數位化的方式,讓自主學習課程更有結構可依循。

汧芸老師利用學習圈來讓學生繳交自學計畫表並追蹤每週自學進度
來回修正,學生更清楚「自學計畫」方向
3C能力較佳的汧芸老師,為了因應自學計畫這門課,早在高一尚未正式入學時的暑期輔導就開始協助學生鋪路,讓他們先熟悉製作報告常用的Canva、Copilot等軟體的基本操作。

然而,即便有這些先備知識與準備,剛開始透過e-Peer「自學計畫表」撰寫計畫書時,仍然有許多學生不太清楚該如何設定學習目標與步驟,內容常常過於籠統或不具可行性。面對這樣的狀況,汧芸老師除了給學生參考優良範本外,也會建議學生有一個「產物」讓目標更具體化,假設對英文學習有興趣,便可將「英文繪本」設為產物,讓目標更具可行性。而老師也會透過「悄悄話」功能給予學生建議、給予學生主題方向 ,再讓學生重新思考自己的計畫,進行二次繳交。

利用「自學計畫表」功能協助學生規劃,並透過「悄悄話」提供學生客製化的適性建議
用心設計任務,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汧芸老師也發現,自主學習除了前期的規劃很重要,在實踐期持之以恆的按照進度推進的執行力與行動力更是自主學習過程中的重要能力,許多學生在學習初自主學習時動力滿滿,但期中課務繁多時動力便開始下降,汧芸老師便會在課堂中利用以下三個方法,讓學生提高目標完成率:
  1. 每週 300 字心得分享機制:為了讓學生養成深度反思的習慣,汧芸老師要求學生每週於e-Peer繳交至少 300 字的學習紀錄。
  2. 全班共同承擔:當發現作業繳交率開始下降時,汧芸老師就會訂定「時間內全班作業繳交完畢便可獲得獎勵」的遊戲規則,學生往往會因為同儕影響而更願意繳交作業。
  3. 成果分享與回饋互評:為了讓學生看見更多元的自主學習內容,英文科的汧芸老師會請每位學生於學期末上臺報告,並結合英文設計互評學習單,讓學生能獲得更多元的回饋。
有了這學期的經驗,汧芸老師未來能更有方向的帶領學生自主學習。此外,她也從同為合心育苗教師且任教自主學習的 【弘文高中 劉襄誼老師】的教學經驗分享中獲得靈感,想在下一學期的自主學習計畫中加入「性向探索」與「科系導向」的元素,幫助學生更具方向性地選擇學習主題。
汧芸老師設計學習單,以匿名方式統整掃描後統一上傳到e-Peer讓學生們參考

運用科技・翻轉教育

合心同行・適性引導 — 慧治與你一起累積未來學習力

任何建議與合作,歡迎與我們聯繫:service@twpea.org

官方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