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後更新:2025-04-22
-
發佈日:2024-10-30
-
瀏覽次數:6
慧治Online Café
創新素養:e-Peer共學,跨域共享
因應108課綱培育學生三面九項核心素養能力的目標,2024下半年慧治Online Café的主題為【多元辯證 創新肯定】,邀請教育各界專家、學者以及現場教師,以引導學生培育自學能力及素養能力為主軸,探討教師如何帶領學生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如同慧治合心育苗的理念,讓我們一同攜手種下名為希望的種子,將學生培育成長、灌溉茁壯。
重點摘要
探索卡巴迪的起源與初心
致瑋老師起初接觸卡巴迪只是為了擴展職涯,但隨著深入了解,發現這項運動的獨特魅力,開啟了全新方向。
早年任教於偏遠學校,他發現許多來自破碎家庭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於是嘗試用撞球作為教學活動,無論是進球還是失敗,孩子們在撞球時總能全神貫注,因為撞球提供了明確的回饋。這使老師意識到,這些學生其實具備專注的能力,只是缺乏適合的引導方式。
而且學生參與比賽後,學習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因為發現自己可以在舞臺上與他人競爭。這些經歷在致瑋老師心中種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
以卡巴迪為橋樑,創造機會
「選擇卡巴迪這項運動的原因在於它既刺激又好玩。」卡巴迪的魅力在於不需昂貴器材,並且對身材要求較低,任何學生均可參加。這項運動在國內相對冷門,讓新手有機會追趕上其他選手,成功的可能性較高。
許多學生因想參加卡巴迪而提高到校出席率,海星高中卡巴迪校隊自2015年以來培養了8名國手,超過80%的學生由不愛學習轉變為考上國立大學。越來越多老師認同卡巴迪校隊的價值,學生透過這項運動找回自信,甚至參加亞運會獲獎。而第一屆隊長也回校擔任老師,形成良性循環。
致瑋老師透過卡巴迪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讓他們在校隊中感受到家的溫暖和歸屬感。校隊不僅滿足學生的生活需求,還教導行為規範,促使他們變得獨立、成熟。參加比賽的過程中,學生面對挑戰,贏得比賽後渴望更高目標,失敗則激發鬥志,學會不服輸的精神。在致瑋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找回自我價值,提升自信和運動能力,同時獲得寶貴的人生經驗,卡巴迪成為心靈成長的契機。
e-Peer革新教學,提升學習效果
致瑋老師引導校隊學生外出比賽時及時進行比賽反思,以幫助學生更加進步
數位化助力,創造教學轉機與優勢
致瑋老師以個人經驗分享e-Peer共學平臺的使用心法
追尋足球夢想的起點
香穎的足球故事源於她對運動的熱愛,從小父母鼓勵她嘗試各種才藝和運動,雖然起初希望她成為帆船選手,但足球始終是她心中最深的熱情。臺灣足球的現狀讓她面臨選擇:校隊提供較好的訓練環境,但只有少數機會,而大部分俱樂部則面臨經費不足和比賽機會稀少。儘管如此,她選擇了不妥協,堅定地朝著足球夢想前行。
穎同學介紹自己待過的球隊,包括俱樂部及校隊多達25支
面臨升學岔路的難題,積極拓展多元道路的嘗試
國中時期,香穎因沒有校隊可以參與,俱樂部訓練時間又不足,所以選擇看網路資源自主訓練以提升技巧。在要升上高中時,她面臨到困難的抉擇:在第一志願的臺南女中就學,還是加入全國女足排名前列的惠文高中。最終,考慮到未來職涯發展,香穎選擇了臺南女中。雖然無法參加正式校隊比賽,但她未放棄,積極尋找其他足球隊訓練機會,持續提升技術。
在沒有加入正式校隊的情況下,香穎透過許多管道參與各球隊訓練,從童恩足球俱樂部到臺南一中足球隊,甚至創建了自己的球隊Naniat FC。她在男生隊伍中訓練,始終保持積極態度,不斷學習進步。雖然參加臺北競技足球隊的徵選時,面臨交通成本與高強度訓練的壓力,最後還因傷暫停訓練,但這並未打擊她的決心,反而讓她更堅定追逐夢想。
因傷休養期間,香穎為了所愛的足球積極尋找多元學習的機會
成就多重角色的挑戰
除了練球,香穎還積極考取足球裁判證,也擔任了WeCanGo365足跡工程的推廣大使,持續投入在與足球有關的事物當中。在腳骨折期間,香穎決定勇敢追求更多挑戰,報名參加了e-Peer校園大使的徵選。在大使培訓課程中,她學到了企劃書撰寫、社群經營、美宣設計等技能,這些在校學不到的實用技能後來運用在她發起的大學足球賽—南岸盃。從比賽的規劃、場地租借到與廠商及球隊的聯繫,香穎全程一手包辦,成功將這項比賽推動到八所大學參與。
香穎實際運用擔任e-Peer校園大使期間所學習到的技能,成功舉辦大學足球盃賽
面對閱讀障礙的勇氣
香穎在學業上也面臨著閱讀障礙的挑戰,直到國中會考後才確診。儘管成績優異,她卻因無法及時完成考卷,且多次申請考試時間延長遭駁回,無法發揮實力。她反思了教育體制中對閱讀障礙學生的忽視,並認為老師在學生的學習中扮演重要角色。她提到,老師若能在發現她有這樣的狀況後,及時給予建議,讓她提早就醫,或許就能更早獲得幫助。此外,她發現很多體育生也有相似的學習困境,因無法在學業上取得成就感,而選擇放棄學習。香穎則從未放棄自己,無論在學習還是足球上,她都拼盡全力,並相信堅持自我會帶來進步。
Q1:想請問香穎當初是怎麼發現自己有閱讀障礙的?會希望師長如何給予你實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呢?
香穎:希望老師們能給予更多空間,讓有閱讀障礙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因為要在上課當中馬上跟上全班的進度會比較困難,所以有閱讀障礙的學生通常都會運用額外的時間查找資料自己進行學習。在這過程中,希望老師們能適度關心進度,讓閱讀障礙學生有機會掌控自己的學習。此外,若是有機會延長考試時間是非常有幫助的。
Q2:想請問致瑋老師,若學生在學業及卡巴迪中皆受挫想放棄,會如何陪伴學生思考堅持下去或者轉換跑道呢?
致瑋老師:我會向學生強調校隊練習時間皆在放學後,以避免學生認為學業與練習之間存在衝突,針對不同學生的個別情況,會提供彈性調整練習的強度和時間。如果學生考慮退隊,我會要求他們提出未來的計畫,並鼓勵他們分享在練習中遇到的挑戰,以此確定每個學生的內心需求皆受到照顧,並引導孩子正向思考自己的未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