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治Online Café」
看見特質適性導引到生涯探索
看見特質適性導引到生涯探索
第三季慧治Online café來到第三場,本季以【108課綱的現在與未來】為主題,搭起現在高中職校和未來升學到大學的橋樑為宗旨,邀請了擁有豐富評閱備審資料經驗的大學教授,揭開評閱備審資料的重點。利用每月一小時,教育連線更即時,一杯咖啡的時間,消弭教育現場的痛點。每場由高中老師帶來教育現場的經驗談,大學教授則帶來對高中職教育的觀點和期待,透過兩個不同的視角,我們期待交會出更好教學模式。
陪伴和對談永遠是最好的招數
花蓮女中|黃文琴老師
「什麼是特質?」對於教授生物科的黃文琴老師來說,由於已習慣「實事求是」的理科教學模式,在講求「適性揚才」的108課綱體制下,「特質」一詞就顯得相當抽象且廣泛,因此黃老師藉由陪伴學生面對學習歷程檔案的過程,使「特質」具體化成了「探索自我特質」,不僅更聚焦、明確,也讓學生在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同時有了更清楚的方向。
黃老師這學期接手新班級,卻發現這群高二學生多半沒有學習紀錄的資料,因此黃老師先利用「定向三部曲」學習單引導學生認識學群、學類、學系,並搭配線上網站「ColleGo!」來初步認識自己的興趣和特質,兩者相輔相成之下便能輕易的透過「課程學習」呈現出學生所具備的多元能力,學生在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時可著墨的方向也呼之欲出。
黃老師這學期接手新班級,卻發現這群高二學生多半沒有學習紀錄的資料,因此黃老師先利用「定向三部曲」學習單引導學生認識學群、學類、學系,並搭配線上網站「ColleGo!」來初步認識自己的興趣和特質,兩者相輔相成之下便能輕易的透過「課程學習」呈現出學生所具備的多元能力,學生在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時可著墨的方向也呼之欲出。
黃老師將課程拆分為「課程學習」和「多元學習」來與學生進行引導與對談
黃老師也分享她透過幹部、社團或是自主學習等「多元學習」的部分引導學生探索「我是誰?」。由於是導師班,黃老師利用班會時間搭配桌遊牌卡「Nice to meet you」以遊戲的方式讓學生認識自己,也會透過班上幹部與該職務對應的特質項目與學生進行對談,再透過在e-Peer共學平台上建立「自主學習計畫」多元課程,提供學生在一學年內能按部就班完成的架構,讓學生能根據自我特質制定「自主學習」的方向。
黃老師在e-Peer共學平台上建立多元課程引導學生根據自我特質訂定計畫
在引導過程中黃老師發現到比起在課堂中直接傳遞知識,不如讓學生動手執行學習計畫,學生也更願意主動學習。因此建議老師們在引導孩子探索的過程中,先從較生活化的經驗讓學生實際操作、了解探究的架構,後續再透過陪伴與對談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知識傳遞,進而將能力應用至生活情境中。
老師有熱忱,學生自然有熱忱
臺中科大|姜琇森教授
在進修部教授程式設計的姜教授分享到,相較於日間部,進修部學生來源較為多元,因此難以配合程度及素質不一的學生進行授課;除此之外,因學生大多缺乏實作練習的機會,且僅能透過短暫的課堂時間進行相關練習,導致學生遇到困難就容易放棄,難以維持學習動機。
為解決教學現場發現的問題,姜教授擬定了教學策略:希望能設計出適合學生程度的課程內容、適當的評量機制並在適當的時機給予協助,而學生透過完成學習任務產生成就感,加上足夠的練習轉換成實作技能,期望能透過每一次成就感的建立,逐步累積學生的自我效能與自信心,形成正向循環。
以適性教學理念為基礎,姜教授首先設計「易、中、難」三種依課程內容難易度不同的學習路徑,搭配個別的檢核點機制,根據學生的個人特質、程式能力、邏輯能力與抗壓程度進行學習路徑的推薦,並搭配線上即時回饋適性教學平台作為教學工具檢核同學對於課程內容的理解,而在觀察到學生學習進度停滯時,依據程度由教學助理(TA)或教授主動提供適時協助,除了藉此降低學生因受挫而放棄的學習動機,也能達到適性化教學目的。
為解決教學現場發現的問題,姜教授擬定了教學策略:希望能設計出適合學生程度的課程內容、適當的評量機制並在適當的時機給予協助,而學生透過完成學習任務產生成就感,加上足夠的練習轉換成實作技能,期望能透過每一次成就感的建立,逐步累積學生的自我效能與自信心,形成正向循環。
以適性教學理念為基礎,姜教授首先設計「易、中、難」三種依課程內容難易度不同的學習路徑,搭配個別的檢核點機制,根據學生的個人特質、程式能力、邏輯能力與抗壓程度進行學習路徑的推薦,並搭配線上即時回饋適性教學平台作為教學工具檢核同學對於課程內容的理解,而在觀察到學生學習進度停滯時,依據程度由教學助理(TA)或教授主動提供適時協助,除了藉此降低學生因受挫而放棄的學習動機,也能達到適性化教學目的。
姜教授以適性教學理念為基礎擬定教學策略
姜教授將適性化教育帶入課堂中進行實驗,發覺「實驗組」能在掌握先備知識後持續學習,且檢核成績保持一定水平。姜教授也表示適性化教學確實更能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也能及早發現學生遭遇的問題並提供適當的協助,以避免學習動機下滑,然而「有效」的適性教學必須得建立在老師本身對課程的設計、反思以及教學熱忱,以及同儕互相提攜的方式讓學生保持學習動力、持續進步。
姜教授將適性化教育帶入課堂進行實驗
Q1:在引導學生探索及定向時,受到其他人比較強勢的影響(如家庭成員、父母),老師會怎麼去幫助學生呢?
黃老師根據個人接手高二班級的經驗分享到,這種情況是在高三時最容易發生的衝突,因此會鼓勵學生儘早與家長開始進行對談,過程中不會過度介入,而是適時提供家長對於學生的客觀觀察。
Q2:您(黃老師)對導師班學生進行「定向三部曲」活動,是如何操作的呢?
這個活動其實是與校方課程諮詢配合的探索課程,課諮會先引導學生如何撰寫「定向三部曲」學習單,並作為同學的回家作業,導師則會針對學習單的內容與學生一對一對談,有助於適性引導每位同學的學習狀況。
Q3:想知道姜教授使用這套模式後,學生對於學習改善是不是很顯著?以及對於學生的適性教育是不是可以因此更快速且深入了解?
姜教授表示效果的確顯著,藉由單元的學習檢核,即時動態調整學生的學習難度,能防止同學因困難受挫而下降的學習動機,並透過關心學習困境的同時也能更深入了解同學。以維持學生學習動機為目的,逐漸形成正向循環,進一步讓學生走向自主學習。
第三季慧治Online Café第三場活動也在熱烈的討論中結束了,下一場也是本季最後一場「做中學、學中覺,深度的自主學習素養導向」,邀請各位老師一起上線共渡平安夜!
文琴老師的分享非常實用,尤其對導師我有諸多啟發,能幫助我在教育現場立刻實施,使學生立即受益。如:盤點collego多元能力與個人特質、定向三部曲的操作、讓學生認識自己,導師陪伴與學生開啟對話,是很棒的教學策略!
李老師花蓮高商/商經
文琴老師的分享讓我發現,如何從班級經營的角度切入,帶領學生更加認識自我,進而探索未來,找出自己的可能性。
姜教授的分享中,則讓我看到了適性教學的可行性與重要性,因為我本身也有教授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當理論課程與實作課程並重,甚至實作重於理論時,設置檢核點讓學生以小團體的方式一步一步完成任務,真的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協作老師(助教)的幫助非常大,雙管齊下才能進行動態調整!
柯老師新店高中/生物
文琴老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敏鋭觀察並產生教學省思及改變,我認為這應該就是姜教授提及老師的教學熱忱是學生能適性學習的重要關鍵~
林老師花蓮高中/生物
兩位講者引導的SOP都非常簡單明瞭,分享都非常精彩、引人深思,也有可以參考的資料與方向,謝謝講師們,也謝謝主辦方。
鍾老師虎尾高中/國文
本篇文章及影像資料已獲得當事人同意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