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性教學
認識適性教育
T.R.I.P.適性教學
適性教學案例
育苗經驗談
合心育苗
第六屆合心育苗
歷屆合心育苗計畫
第五屆合心育苗
第四屆合心育苗
第三屆合心育苗
第二屆合心育苗
第一屆合心育苗
緣起
金質歷程獎
第五屆金質歷程獎
歷屆金質歷程獎
第四屆金質歷程獎
第三屆金質歷程獎
第二屆金質歷程獎
歷屆線上歷程展
第四屆歷程展
第三屆歷程展
第二屆歷程展
歷屆成果發表
第四屆成果發表會
第三屆獲獎心得回饋
第二屆指導獲獎心得
活動專區
eP校園大使
學生增能活動
慧治online café
教師增能研習
e-Peer Tea Time
平台應用交流
適性教育年會
教學故事集
教學故事集
關於我們
關於慧治
人才招募
教育專欄
捐款支持
Search for:
Search Button
X
最後更新:2025-01-10
發佈日:2022-04-12
花蓮高商王校長分享導引學生記錄學習的方式
學習歷程紀錄如何反思
「通常同學的課後反思只有幾個字就寫完了」三義高中英文科的林老師提出她觀察到學生實際的狀況。為加強學生深入思考自己的學習過程,林老師運用引導問卷,透過線上工具和即時貼文來輔助課程,讓學生間互相回應、補充各自的想法和情境,反而激發出更多文字的互動性和創意成果。
慈大附中的徐老師透過食農教育多元學習課程,導引學生深化反思。「為了灌溉作物而開鑿的水路,誰知道在颱風天卻引來了水災」,徐老師以之前發生的臨時狀況為例「課程中發生的問題與狀況都非常現實,更容易讓學生去思考背後發生的原因以及探索因應的解決方法。」
華江高中石老師則分享了她在國文科與海洋文學跨領域課程中使用的導引鷹架。「提供指定範圍、數量明確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會更聚焦在學習目標上」,接著帶領同學進行階段性試講和實作修正,逐步幫助學生培養紮實的反思能力。
花蓮高商王校長也強調,老師的課程教學架構要跟學生的學習模式對接。「像徐老師的戶外學習課程,就很適合使用教育科技工具來輔助記錄過程,培養學生即時拍照、筆記的習慣。」搭配使用ORID或4F引導等提問法,讓學生的反思和反饋能力逐步系統化、條理化。
新課綱上路兩年多,許多師生仍在摸索學習歷程檔案的全貌,慧治教育協會透過
【慧治online café】
線上交流活動,邀請各科教師線上齊聚、集思廣益,分享各自遇到的問題與解方。鼓勵教師們運用數位科技工具─
【e-Peer共學平台】
輔助教學,其中「引導精靈」是經由系統化的提問法來提供思考的鷹架,從中訓練學生的反思能力。歡迎各位高中職教師們在週六早晨輕鬆參與
【慧治online café】
系列主題活動,以每月1次,每次1小時於線上舉行,一起交流教學路上的甘苦談!
花蓮慈大附中食農教育課程透過不同角度切入的引導提問,讓學生描述出更多的感動及感受
最新活動
活動札記
肯定自我:勇於挑戰 自信成長
創新應變: 突破框架,靈活教學
【適性·共學】引領教育變革新方向
從備課到探究實作:自然科教學的跨科合作策略
明辨真偽:科技媒介 媒體識讀
育苗歷程札記
第一次自主學習就上手:數位紀錄讓自主學習更有結構!
從旋律到學習歷程,譜出成長的每一刻
同學開始自動自發地完成課堂作業
實作加深課程印象,e-Peer留下豐富歷程
這些都是他們學習階段很珍貴的痕跡
師生人物故事
化繁為簡的教學設計,讓每個孩子都能前進
身為老師,如果有我可以努力的地方,我就去努力
只要認為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義,就不會覺得累
透過紀錄了解自我,找尋生涯新志向
最好的身教就是讓學生看到老師願意不斷地學習
【共學.共行.共好】教育專欄
看見孩子質性的改變
看見特質適性導引到生涯探索
世界真的好大好大
從提問到反思、解決問題創新應變
用「心」交流 教師社群一起探究素養教學
FACEBOOK
YouTube
上一頁
上一篇
揪老師線上談心,齊心面對新課綱的教學挑戰
下一篇
各科如何呈現學習成果
下一篇
測試用1231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