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煌老師建議在課程設計中安排數次學習任務,讓學生輪流嘗試並培養多元能力

課程中加深感受,引導反思更順利

「反思」是與自我的對話、是認識自己的過程。學習歷程檔案強調反思的重點在於是否能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延伸後續的新行動,藉此凸顯個人特質與核心能力。然而,該如何跳脫過去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反思,進而呈現兼具脈絡與歷程性的內容?「反思引導」成為教學現場在新課綱下重要挑戰之一。

身兼高中老師、課程督學以及首屆新課綱家長的大理高中林春煌老師,以多重身分的角度從學習歷程檔案的意義談到,大學端可以透過考試與在校成績看出學生在部定課程的學習成果,評估學生的「課業學習動機與成效」,但學生對於該科系的「興趣與態度」就需要透過學習歷程檔案呈現。春煌老師表示反思本身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此建議在課程設計中安排數次學習任務,讓學生有機會輪流嘗試並培養多元能力,包含口說表達、團隊合作等活動,也運用對話與錄音,讓學生將過程即時記錄下來,事後透過重複閱聽檢視,增加學生彙整思緒的練習,減少師生另外投入製作學習歷程的負擔,同時也能透過更頻繁、深入的體驗加深感受,讓學生能更容易地深層反思。

花蓮高商魏彙菁老師認為學習歷程檔案的重點內容為「目的、描述、過程、反思、證明」,而反思與證明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因此會在課前提供學生不同層次的引導提問,結合實際所學以及與過去經驗連結。並以自身帶多元選修課程「文創商品巧手作」的經驗為例,分享運用「e-Peer共學平台」與學生進行課程互動,引導學生記錄學習歷程,培養帶著走的能力。彙菁老師也發現,學生依循提問架構思考,提升了反思能力,不但加深文創與個人經驗的連結,也更能體認到自身學習後思維的轉變,一改過去對於文創的刻板印象,逐步培養對主題的深化思考,最後發展出富含個人思維特色的成果作品。

秉持適性揚才、加速落實108課綱理念的慧治教育協會,期望成為教師同舟共濟的夥伴,合力解決108課綱下教育現場的各種問題。第二季慧治online café從3月份開始,每月1次,每次1小時,邀請教師們線上歡聚,用一杯咖啡的時間,聊聊新課綱大小事。
彙菁老師運用「e-Peer共學平台」引導學生記錄歷程並培養帶著走的反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