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性教學
認識適性教育
T.R.I.P.適性教學
適性教學案例
育苗經驗談
合心育苗
第六屆合心育苗
歷屆合心育苗計畫
第五屆合心育苗
第四屆合心育苗
第三屆合心育苗
第二屆合心育苗
第一屆合心育苗
緣起
金質歷程獎
第四屆金質歷程獎
歷屆金質歷程獎
第三屆金質歷程獎
第二屆金質歷程獎
歷屆線上歷程展
第四屆歷程展
第三屆歷程展
第二屆歷程展
第一屆歷程展
歷屆成果發表
第四屆成果發表會
第三屆獲獎心得回饋
第二屆指導獲獎心得
活動專區
eP校園大使
學生增能活動
慧治online café
教師增能研習
e-Peer Tea Time
平台應用交流
適性教育年會
教學故事集
教學故事集
關於我們
關於慧治
人才招募
教育專欄
捐款支持
Search for:
Search Button
X
「慧治Online Café」
#反思引導 如何提問能幫助學生反思?
【如何提問能幫助學生反思?】一直是在108課綱下教學現場奔波的高中職教師們所碰到的巨大挑戰之一,由於在第一季討論到「如何在歷程紀錄中呈現反思內容?」時也引來眾多教師的迴響,因此第二季慧治online café的第二場活動便延續此主題,邀請了大理高中兼任台北市教育局課程督學的林春煌老師以及合心育苗計畫熱血教師花蓮高商的魏彙菁老師,在週六上午利用一杯咖啡的時間,分享自身觀點與教學經驗,和現場教師互相交流解惑。
“成績看得出來的,就不需要做成學習歷程檔案”
大理高中|林春煌 老師
同時身兼高中教師、課督以及首屆新課綱家長的春煌老師,先以課督的身分談起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意義,便是呈現考試考不出來的能力。大學端透過多方面評估選才,來判斷學生是否適合就讀該科系,透過在校成績與學測、統測,可以看出學生在部定課程的學習成果,評估學生的「課業學習動機與成效」,但學生對於該科系的「興趣與態度」, 就需要透過學習歷程檔案呈現。
「開設多元選修課程的目的是什麼呢?」春煌老師分享起以首屆新課綱家長的身分檢視其他教師的課程規劃時所提出的疑問,在108課綱中講求核心素養,希望學生能透過多方嘗試找出興趣,做為未來選擇科系的方向。然而,不僅僅是多元選修課程,一直以來多數教師對於大部分課程規劃的時間分配會在第1週到第16週上課、最後2週進行成果報告,這樣的時間分配會容易讓學生在報告製作上「術業有專攻」,各自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分配,導致不足的能力依然不會進步。
因此春煌老師切換回高中教師身分,建議在一學期18週的課程設計中,安排數次學習任務讓學生輪流嘗試、培養多元能力,包含口說表達、團隊合作等活動,並留下可佐證的資料,如此一來,即可減少師生另外投入製作學習歷程的負擔,同時也能透過更頻繁、深入的體驗加深感受,讓學生能更順利的產出後續的反思。
“反思就是讓學生培養系統性思考,內化學習內容,進而產生後續行動”
花蓮高商|魏彙菁 老師
彙菁老師認為在學習歷程檔案常見的內容中,包含目的、描述、過程、反思、證明,其中反思與證明的部分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並以自身在過去帶多元選修課程「文創商品巧手作」的經驗為例,分享自己對於反思的定義以及引導經驗,希望讓學生從課程找答案,來檢視自己的學習狀況,同時將學會的東西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我很希望可以瞭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到底帶走了哪些能力」在多元課程中,彙菁老師除了會利用課後提問、學習單引導學生反思,也會結合使用數位工具e-Peer共學平台與學生進行對話,引導學生記錄歷程與培養帶著走的能力。彙菁老師也從這個行動實驗中發覺到學生反思的進步,依循著老師設計的學習單提問架構,加深文創與個人經驗的連結,學生在感同身受的情況下透過比較差異進行反思,一改過去對於文創的直觀看法,一步一步培養對主題的深化思考,最後發展出富含個人思維特色的成果作品。
Q1:學生不清楚如何反思,設計了反思學習單,往往只用一句話回答,提供的鷹架要到什麼程度呢?
「不僅僅是學生,就連大人也不一定寫得出反思」春煌老師表示寫出反思本身不是簡單的一件事,比起在搭建鷹架上琢磨,春煌老師選擇配合學生擅長的方式來協助學生表達-運用對話與錄音;「比起寫作,學生更善於口頭表達」請同學在回答問題之前寫下答案,接著再講給其他同學聽,而對談過程透過錄音完整記錄下來,事後請學生透過重複閱聽檢視,進而增進表達能力。
而彙菁老師則是會在課前提供學生課程引導問題作為鷹架,問題的設計概念主要是結合課堂中實際所學與過去經驗比較,讓同學透過差異性進行反思,就像在第一季慧治online café活動分享過的簡汎佐老師所說「如果跟預期不同,是非常值得討論的」。
Q2:以ORID討論法為例,不太清楚「詮釋(I)」該如何設計問題並擬答。
「我覺得......」是大多台灣人在表述意見時常用的開頭用語,而春煌老師認為這樣的習慣造成大多數人從小到大都是靠直覺來回答事情,「我希望學生不要用直覺來回答問題」春煌老師表示ORID討論法的「I(interpretive)」便是希望學生能用思考來回答問題,以【烏俄戰爭誰會贏?】為例,如果老師能引導學生透過「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去剖析,學生便有了不同切入點,且會經歷了O(objective)跟R(reflective),如此一來便能深化思考過程,避免直覺性的答案產生。
經過春煌的概念分享,尤其說明了學習歷程的目的與意義,把部定必修等考科和多元選修等非考科課程導向切割,讓我重新思考如何調整課程設計,也能避免師生彼此疲於應付多種課程的思維。
彙菁老師的多元選修操作分享,完全實踐學習歷程引導與產出的過程,也介紹了e-Peer平台使用方式,簡單留言的操作模式,進行師生互動,輕鬆無負擔的留下學習經歷,以便學生在期末揀取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真的是很棒的分享,未來也會思索如何在自己的課堂中實踐。
兩位講師都有提到教師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教學目標釐清確定,根據目標所設計的教學內容不要排太多太滿,重點是讓學生在記錄經歷的課程活動之後,協助他們建立思考架構來提取學生自己的省思,而不是在意文筆字句如何呈現。
教學分享是很寶貴的,認真在領域付出的人是有感染力的。
第二場慧治online café線上教師聚會,又再一次於熱烈的交流討論中落幕了。慧治教育協會期望成為教師身旁的最佳夥伴,與教師們並肩合作,下一場將針對「#班級經營 同儕學習可以帶來正向影響嗎?」為交流主題,期待再次集結大家的熱情與力量,攜手齊心面對教育現場的挑戰。
活動詳情
本篇文章及影像資料已獲得當事人同意露出。
最新活動
活動札記
【適性·共學】引領教育變革新方向
自主學習力:引導學生從「願意學」到「主動學」
表達素養: 百字簡述,言之有物
多元學習: 適性引導,啟發潛能
創新素養:e-Peer共學,跨域共享
育苗歷程札記
從旋律到學習歷程,譜出成長的每一刻
同學開始自動自發地完成課堂作業
實作加深課程印象,e-Peer留下豐富歷程
這些都是他們學習階段很珍貴的痕跡
學生不是不會自學,只是從0到1的過程需要被疏通
師生人物故事
身為老師,如果有我可以努力的地方,我就去努力
只要認為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義,就不會覺得累
透過紀錄了解自我,找尋生涯新志向
最好的身教就是讓學生看到老師願意不斷地學習
青春歲月,就是要充滿挑戰
【共學.共行.共好】教育專欄
看見孩子質性的改變
看見特質適性導引到生涯探索
世界真的好大好大
從提問到反思、解決問題創新應變
用「心」交流 教師社群一起探究素養教學
FACEBOOK
YouTube
測試用123123123
我們使用 cookie 以優化網頁。詳情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聲明」。
確定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