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合心育苗計畫期中交流
第三屆合心育苗計畫即將步入尾聲,3+計畫也隨之拉開序幕,而為了更瞭解老師們的想法與疑問,計畫執行期間,我們特邀來自18所學校,39位計畫參與教師互相交流,分享計畫執行期間的經歷、發現、收穫等,而為了讓各位老師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暢所欲言,特舉辦每場僅3至4位老師,多達14場的線上跨校期中交流活動,不僅如此,慧治夥伴還運用【e-Peer共學平台】中”省思與心得”的引導精靈架構,帶領老師們做計劃回顧,同時體驗如何使用引導精靈來思考與表達,爾後老師們便能引用這次親身體驗的經驗,引導學生反思與回顧。
看見了學生的轉變
新豐高中張老師,原先如使用其它學習平台的教學模式一般,引領學生於【e-Peer共學平台】中記錄自己的學習與反思,沒想到學生運用平台社群匿名的特性,打破以往上對下、一對多的死板師生關係,開始樂於在平台上分享與交流學習路上的挫折、想法,讓張老師不僅能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還看見了學生的真實情感,更感受到學生思考心境及態度正向的轉變,讓師生交流更添溫度。

而大明高中教授生物的賴老師則分享到,自己班上同學落差較大,部分同學對作業繳交的積極度不高,然而在引入平台後,每每在班上投螢幕放出學習圈作業區的繳交狀況時,落後的同學在看見大多同儕都繳交的情況下,進而被影響,轉變了心境,開始積極地完成作業,也在班上產生了良性競爭風氣。不僅賴老師自身在參與計畫後心態轉正,也看見了學生顯著的成長與改變,讓賴老師備感欣慰。
在教學路上的發現
花蓮高農餐飲科張老師在帶領著高職學生後發現,高職的課程設計實作過多,反思作業相對過少,學生年級越高反而文字記錄越少。但儘管如此,張老師仍一直訓練學生培養「把手機當工具,而不只是玩具」的學習觀念,帶領學生運用平台記錄實作課程所學,張老師很慶幸班上學生都願意接受教學模式的改變,也因此發現花農的學生們其實也是能產出質量不錯的學習紀錄。

第二次以天文營培訓課程加入計畫的慈大附中江老師認為,很多老師會擔憂在教學上會不會塞給學生太多東西,但對江老師而言,一直以來並不是自己帶給學生什麼,反而是學生在接觸未知領域後,轉而拉著老師請老師教他們更多新事物。江老師還分享帶領學生規劃天文營的教學心得,「也許會一直犯錯、會一起決定錯誤的方向,但那都沒關係,不管做對或是做錯,這都只是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生反思、讓他知道這次做錯了,是增加經驗,避免下次再犯一樣的錯,這就是對學生最寶貴的。」。
跨校交流中的火花
在多場跨校交流中,老師們激發了教學上的靈感、獲得了寶貴的經驗、互相傾吐了煩惱。雖然學生間的同儕效應很重要,但老師間的同儕效應也不容忽視,同為后綜高中英文科的孫老師、黃老師本身非常忙碌的帶了十一個班級,但兩位老師相遇時總會一起討論教學方針或課程設計等,產生了同校交流的火花,而這樣的同儕效應也在跨校交流時擴大到了基隆商工鄭老師身上。

鄭老師本身帶領商業簡報課程,但同學大多害怕上台報告,便請教了后綜高中孫老師是如何做到讓學生在作業表現上超出期望,甚至主動提醒老師要記得讓他們報告的?而孫老師也不藏私地分享到,本身不吝嗇給予學生肯定,一旦學生認為在這部分的表現被肯定後,建立了自信也會主動要求老師給他們舞台展現成果,甚至作業表現更是超出預期,讓鄭老師為之驚嘆。
合心育苗-教學路上 伴你同行
很開心我們能集結來自全台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領域的計畫參與教師們,在百忙中撥冗參與期中交流活動,互相分享計畫執行心得、相互交流平台應用經驗、彼此傾聽內心真實想法,合心育苗計畫結合【e-Peer共學平台】就是希望老師間的同儕效應可以擴大,讓對教育有熱忱的老師們在這裡相遇,互相良性影響,相信每位教師在交流後都有了新的教學體悟,攜上滿滿的收穫回到課堂,與慧治教育協會合心育苗,引領陪伴孩子們向下扎根,朝著目標成長茁壯,並在理想的未來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