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高商‧研究方法課程
研究,方法行不行?
- 最後更新:2023-09-08
- 發佈日:2021-08-06
“雖然只是一小步,但對學生及我而言,都是大改變”
「研究方法」是羅東高商因應108課綱新開設的校訂選修實習科目課程,目的是為了協助學生在進行專題實作時,具備研究相關先備知識,也可以說是專題製作的前導課程。郭老師透過合心育苗計畫規劃不同的探索主題,希望提供學生不同領域探究的知識及技巧,也希望自己能打破以往舊有直接給予的教學模式,反轉為由學生對有興趣的研究方向能主動去探索,進而建構出專題內容。
為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郭老師透過團隊合作結合創意思考,讓學生逐漸培養出整理與分析、主動學習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從對這門課程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不斷地探索到最後決定題目方向,學期末就能將專題動機、目的、甘特圖等初步構想呈現出來,讓她體會到:「雖然只是一小步,但對學生及我而言,都是大改變。」。
學生透過一頁企畫書學習企畫重點呈現及運用
課程結合【e-Peer共學平台】,引導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
藉由合心育苗計畫,郭老師希望藉由科技工具輔助教學,同時讓學生學習適應新工具,於是在研究方法課程中導入【e-Peer共學平台】,早在2019年就接觸過的她,對平台的便利性及社群風格印象深刻,希望協助學生反思紀錄、互動討論及整理匯出,而在短短第一次段考前的時間,她就看見平台帶來的學習成效:
「文字表達力提升,就連內向的學生也勇於寫出自己的想法了!」
「同學在平台上互相交流,營造出共學氛圍、激勵正向的成長!」
「學生在實體課程中更願意主動爭取發表機會」
分享團隊創新發想成果
學生運用【e-Peer共學平台】記錄精彩的學習歷程
課前、課中、課後妥善規劃,養成記錄學習歷程與反思的習慣
郭老師善用平台「學習圈」功能,每週課前提早規劃引導反思內容,培養學生記錄歷程習慣及自我反思能力,課中視課程活動狀況調整提問,課後要求學生於期限內繳交作業,也會即時給予回饋意見,從中發現學生接受回饋後更願意精進自己多次修改作業,「遇到愈認真的孩子,我的回饋就愈用力!」。在【e-Peer共學平台】的輔助下,學生上傳線上作業的完成率遠遠超過紙本作業,甚至發現有學生開始主動記錄其他課程與自主學習的內容。相信不只是看得見的改變,無形中也帶給學生自我成長的養分。
每週課程紀錄引導與用心回饋,激勵學生正向成長!
透過【e-Peer共學平台】,引導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
“由主控者轉為引導者,協助學生主動學習”
帶領專題製作數年,面對108新課綱的轉變,郭老師從申請合心育苗計畫那刻起,就決心挑戰改變過去習慣的教學模式,因此也有了如下的改變。
1、改變教學進度規劃順序,將多元探索活動課程往前排,先培養學生思考、探索、合作、溝通等能力。
2、課前提早規劃作業評量內容,視上課情況隨時調整,每位學生都能收到及隨時查閱,訊息不漏接。
3、觀察每週學生在平台上繳交作業的狀況,適時調整課程內容深淺,掌握學習狀態。
4、運用平台發佈作業,繳交狀況可輕鬆掌握,作業繳交方式更多元,且不再需要透過小老師收集整理後再轉交,可即時進行線上批閱與回饋,回覆學生的發問。
郭老師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認為學生會非常期盼得到老師給予學習上的回饋,因此透過【e-Peer共學平台】的便利讓她更用心地一一回饋,這也讓她看見孩子認真向上的學習態度與上課反應,使她深刻感受到改變帶來的成就感。這學期透過課程中每週的逐步引導,學生的歷程檔案產出更完整也更豐富了,她用實際的行動證明,教育也需要經過不斷嘗試,才能找到解開問題最好的方法。
郭老師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課程結合【e-Peer共學平台】提升教學效率!
延伸閱讀
2024 慧治online café
因應108課綱培育學生三面九項核心素養能力的目標,本次以引導學生培育自學能力及素養能力為主軸,邀請教育各界專家、學者,以及現場教師,分享自身觀點與教育心法,同時也邀請合心育苗計畫教師分享運用e-Peer之教學經驗。
如同慧治合心育苗的理念,邀請老師們與我們一同攜手種下名為希望的種子,將學生培育成長、灌溉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