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P 適性教學探究之旅!夏一站花蓮!」
暑期教師交流營
【交流篇】經驗交流 壯闊教育視野!
暑期教師交流營
【交流篇】經驗交流 壯闊教育視野!
慧治教育協會長期關注「教學」與「育才」上教師們所面臨到的挑戰,我們相信透過不斷的經驗交流、重新審視、學習新知、結合再創造才能真正的在教育路上往前邁進。教師交流營匯集了來自全國的教師們共同譜寫新課綱下的共學、共好、共融。本次在三天兩夜「暑期教師交流營」中,不僅讓教師們更認識T.R.I.P.教學模式,同時導入科技工具【e-Peer共學平台】輔助教師們建立素養課程、創立學習群組實踐同儕學習、互相觀摩;也透過各種主題活動讓教師交換彼此的教學經驗,面對教學難題一起找答案,形成社群共學、作伙學習,讓教育的路上不孤單。
位處教育最前線的教師們,面對新課綱的衝擊,往往在一開始都是徬徨的。三年以後的今日,教師們在108課綱中淬煉出各自的教育模式與教學特色,而學生們對於受教後的反應則成為教師們最好的修正指南,我們希望老師們在營隊中交流彼此的教學經驗,分享他們帶領學生撰寫學習歷程檔案的寶貴經驗,激盪出更多新想法。
"利用媒體素養帶出反思力"
花蓮四維高中 公民與社會科 |魏士凱 老師
以社會重要議題為主軸,向學生發起主題式引導的問題,提問當下,學生會開始依照主題思考議題的核心問題,並且深入探討議題背後可以延伸討論的方向。起初學生對於108課綱有點迷惘和抗拒,為了協助學生不必在茫茫大海裡尋找學習目標,魏老師想出了運用媒體的力量當開頭,利用媒體識讀與資源,連結課程中的關鍵字,引導學生完成一篇學習歷程。
“用科學筆記本的方式,寫下每一次學習過程”
彰化女中 公民與社會科 |劉麗菁 老師
資訊大量流動的時代,劉老師觀察到學生習慣利用社群平台做例行性紀錄後。由於沒有脈絡或過於簡化的紀錄,學生很難回想起每個學習事件發生的當下,讓在彙整時困難重重。發想利用科學筆記的方式,請學生以紙筆記錄的方式寫下每一次學習過程,養成寫筆記本的習慣,一方面能夠練習寫字能力,一方面在回顧時便利且完整。等到期末時再幫學生把重點抓出來,讓學生們有架構的彙整成學習歷程。
“e-Peer共學平台讓學習歷程產量提升!”
花蓮高商 國文科|邱亦縈 老師
邱老師發現對於這個數位世代下的學生們而言,比起過往填寫學習單,使用科技工具操作對學生們反而更親近一些。雖然學生初期對著寫學習歷程檔案帶有一點排斥,但在【e-Peer共學平台】的逐步引導下,願意撰述學習紀錄與成果,甚至是樂於與其他同學分享學習心得。使學生在沒有老師的引導之下,仍然可以做出不錯的學習歷程成果,平台上的「引導精靈」功能提供了很大的助益。
“透過適時的引導,學習歷程輕鬆省時”
花蓮上騰工商 多媒材創作實務科 |曹玲玲 老師
技術型高中需要技能的訓習與考取證照,在過程當中一定會歷經許多困難與值得被記錄的過程,這些經歷剛好都是可以寫成學習歷程的重要素材。與普通高中相比,寫學習歷程對於技術型高中學生來說是相對困難的,因為平時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技藝上的練習,缺乏時間去專研學習歷程的脈絡呈現,曹老師認為【e-Peer共學平台】的引導功能在此時就成為了極大的助力,也提高了學生撰寫學習歷程的意願。對於偏鄉學校的學生來說,資源短缺或許成了最大的問題,e-Peer共學平台補足了這方面的缺口,成了偏鄉教師最佳的後盾。
“首屆108課綱學生的歷程引導經驗分享”
花蓮女中 生物科 | 黃文琴 老師
談及歷程引導的經驗,花蓮女中生物科的黃文琴老師,在台上分享三年來帶著首批108課綱下畢業的學生的經驗,一開口就使台下教師們內心中盪起激烈的共鳴,紛紛點頭如搗蒜。原來,面對新課綱的挑戰,教師們的壓力未必少於學生們,從素養課程設計、學習歷程到自主學習,教師們往往要花上比以往更多的時間備課與獲取新知才能跟上教育領域的快速脈動。
黃文琴老師從邏輯思考拆解素養教育這個108課綱的大難題,培養學生從閱讀理解到處理數據與分析,最後再彙整成富有清楚思緒的成果。如此一來學生能夠在學習歷程的編寫上,以清楚的思緒脈絡穿針引線貫穿全文,成為個人特質的重點。
“讓學生每一次的認真,都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台北華江高中 國文科 |石惠美老師
國文老師在教學現場普遍遭遇到的痛處,多半都是學生在寫作時言之無物、文不切題,所以在教學上最大的動力就是讓學生寫出「好」的文章,除了減少錯別字、字跡工整外,最重要的就是學生可以寫出點、線、面所建構出的完整文章。大考在作文部分有簡答題,平時練習讓學生先寫出段再寫成篇。閱讀理解的部分,則是希望學生在讀懂文章後能汲取其中的主要重點。而在平時作文練習中,鼓勵學生至少寫好自我介紹或履歷,不僅可以應用在備審資料中,同時間也可以產出一份學習履歷,使效益最大化。
三天兩夜的交流營課程中,教師們對108新課綱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而探究與實作課程北區推動中心的教師們,在這次在交流營中除了擔任探究與實作課程的講師群外,也幫助現場參與的高中職教師們解惑幾個常見卻不易理解的疑問。
Q:素養教學是什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研究所 | 楊芳瑩教授
在108課綱中,每一個學科都有一個核心素養,而素養指的其實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不同的學科所需要的能力一定有所不同,有些問題甚至需要結合跨科的素養能力。所以在素養教學中,重點是要培養解決問題所需的相對應能力,幫助學生們在現在與未來的路上,都能發展出自我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與本領。
Q:如何讓學生有投入學習的動機?
新北市明德高中 | 陳育仁 老師
學習的動機絕大部分建立在學生們的自信心與成就感上。學生增加成就感的方式,除了在校成績外,還有在自己擅長領域的表現。每個學生都有各自興趣與喜好的部分,此時適性教育就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當他們在自己專長和興趣上有所成果時,適時鼓勵很重要,為的就是讓學生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持續探索和自主學習。
Q:有什麼工具可以協助學生?
e-Peer共學平台上有許多的學習引導以及範本,除了能幫助學生有一個開始,也可以引導他們展現出個人特色及特質。如果在平常的教學上帶領學生做片段式的紀錄,就可以在期末時有素材進行彙整,而【e-Peer共學平台】剛好可以使這兩者功能整合,對於教育者而言事半功倍。
慧治教育協會一直期盼運用自身的力量,搭起一座座教育現場的經驗交流橋梁,透過持續的交流與獲取新知,才能打開更壯闊的視野,從容的面對每個「教」與「學」實務操作上的阻礙。這次的教師交流營裡,我們看見教師們迫切的想要汲取108課綱上經驗和知識,不願放過每個增能、學習的機會,也讓這次的交流營毫無冷場。未來,慧治教育協會以作為教師和學生的夥伴為目標,攜手在教育現場打拼。
本篇文章及影像資料已獲得當事人同意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