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治Online Café」
從提問到反思、解決問題創新應變
第三季慧治Online café來到第二場, 本季以【108課綱的現在與未來】為主題,搭起現在高中職校和未來升學到大學的橋樑為宗旨,邀請了擁有豐富評閱備審資料經驗的大學教授,揭開評閱備審資料的重點。利用每月一小時,教育連線更即時,一杯咖啡的時間,消弭教育現場的痛點。每場由高中老師帶來教育現場的經驗談,大學教授則帶來對高中職教育的觀點和期待,透過兩個不同的視角,我們期待交會出更好教學模式。
同儕間的溝通合作比老師講得口沫橫飛更有效
新店高中|柯如營老師
於新北市立新店高中教授生物至今邁向第20個年頭的柯如營老師,在108課綱來臨後,連續3年擔任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任課老師,儘管對於現今學生掌握數位軟體的熟悉度表示讚嘆,但也同時感嘆因此造就學生在思考邏輯上的不足,於是該如何讓學生在課後能有更深入的反思,便成了柯老師重要的一大課題。

柯老師分享到,自己在課堂上時常運用課堂小測驗的方式,以2人為一組為單位,讓不同程度差異的同學,能夠在彼此互相交流之中有所成長。而討論的題目類型則需避免選擇題以及過於開放式的問答題,柯老師甚至會選擇讓同學open book,當同學聚精會神的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便能自然而然地在老師的提問、過去的學習知識及課文的內容三者之間構成很好的連結。

而當談到「測驗、提問的方向」時,柯老師建議主要的方向有3個:訓練表格式思考的「統整題」、能夠在無形中讓同學記下最佳模式的「比較題」、以及活用所學觀念訓練思考的「情境解題」。
messageImage_1667199278268

透過差異的比較,讓同學在無形中學習到最佳模式的折線圖呈現方式,避免重蹈覆轍。

柯老師亦分享到,在實驗課程中,往往會出現數據錯誤但找不到原因的情況,於是會透過「影片檢視法」,請同學針對實驗容易出錯的環節先行測試並錄影上傳至e-Peer共學平台,不僅同學可以互相瀏覽留言回饋,老師也能在課堂最後作出反饋。由於同學在表達邏輯上需要更多的引導,柯老師建議可以設計一些例句作為開頭,讓同學延伸陳述完整反思內容,而平台功能中,無論是自帶提問的「引導精靈」,還是可自由設計提問架構的「想一想」,都能幫助同學做出很棒的回顧。
1667009603409

柯老師透過e-Peer共學平台執行「影片檢視法」,即時找出實驗錯誤之處。

反思雖重要,但須避免為賦新詞強說愁
中山大學|唐俊華副教授
由大學教授的角度作為出發點,針對學習歷程檔案中反思的撰寫,唐老師認為「並不是每項作品都需要撰寫反思,學生應避免為賦新詞強說愁。」很多老師都會強調反思的重要性,但反思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闡述親身經歷後的成長,為了寫而寫的情況並不是大學教授所樂見的,有時就算只是檢附檢定證照或相關學習成果,說服力反而更勝於反思。

唐老師整理部份學系的審查資料準備指引給高中教師參考,藉由具體的指引讓同學們在呈現反思時更聚焦。唐老師也強調,學生除了參考自己目標學系的審查資料準備指引,跨領域不同校系的指引也都能靈活交互運用,以社團活動為例,可參考人文社會領域的指引來呈現反思,著重在問題解決、人際溝通和團隊協同合作的經驗描述。

唐老師分享審查資料準備指引懶人包,給高中教師作為引導反思的參考。

針對百字簡述的撰寫,唐老師也提醒到,「需具體化說明從過程中得到哪些收穫,而非單純地使用溝通表達能力或寫作能力等抽象的名詞來說明。」同時也必須留意到,同學報考的系所倘若與學習歷程檔案所呈現的領域大相逕庭時,或許會勾起教授的好奇心,期待檔案會如何呈現;也可能是一把雙面刃,讓教授因專業領域不同無法理解而停止往下翻閱,因此必須仰賴同學在自述裡清楚的說明為何要提供此內容,更需呈現從中所展現的知識或能力與報考學系的連結。

百字簡述需具體化的說明而非使用抽象的名詞來說明。

Q1:會使用什麼方法讓學生的提問從發散到聚焦?
柯老師分享到,老師們可以嘗試使用趨近於答案的言詞,塑造較明確的說明,也可以應用其他例子或明確的舉例,學生會比較容易找到方向。而在課堂中,柯老師都會下台看看同學的討論內容、寫了什麼答案、回答的方向,並從中提供更清楚的指引。
Q2:學習歷程怎樣的反思是較有深度和份量?
唐老師答道,就審查端的角度來看,建議學生在呈現時以精簡文字、條列式、表格化來呈現反思。而唐老師也提醒,大學教授在審查時往往會優先閱讀學習歷程自述,因此可以重點呈現課程成果及多元表現跟報考學系知識面、能力面的連結,讓教授了解到你這三年的學習成長經歷,是不是能夠接受大學四年的挑戰。
第三季慧治Online Café第二場活動也在熱烈的討論中結束囉!下一場「看見特質適性導引到生涯探索」,邀請各位老師在11月的寒冬中泡杯溫暖的咖啡,一起線上交流。

本篇文章及影像資料已獲得當事人同意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