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治Online Café」 | 各科怎麼呈現學習成果?

「慧治online café永遠為老師們而開啟」

第三場談到【各科怎麼呈現學習成果?】,分享各科教師如何細心設計課程鷹架,導引學生完整走完整個學習歷程後,體現出成長、進步的的過程成果。靠近年末的歡樂氣氛中,即使眾人只能透過雲端交流,也可以感受到溫馨的氛圍,參與的教師夥伴們一起用教學熱情為2021年末加溫!
“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呈現前後對比的學習差異,這就叫做歷程”

台北華江高中|鄭老師

國文科的鄭老師深知多數學生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較難以與生活經驗連結,以至於過程容易顯得枯燥單調。但鄭老師利用寓言故事、看圖說故事的方式來解析古典詩詞曲,透過學習單導引學生賞析文章內涵和重點,並結合現代社會議題延伸課程內容。另外,也以學生感興趣的愛情作為主題,貫穿古典詩詞曲中的內在涵意,賞析之後尋找與之相符的現代流行音樂為例,請學生創作愛情俳句。透過這樣的應用文練習,老師導引學生逐步修改,並請同學寫下學習前後的差異,對照顯示出學習成長的軌跡。學生的課程學習成果不僅完整地呈現所學到的學科知識,也體現了深入的閱讀涵養及良好的語文表達能力。

“學習歷程就代表了進步的過程”

“讓學生知道課程目的和學習目標,過程希望由學生自己去思考”

花蓮海星高中|簡老師

對108課綱內涵與精神都有深入研究的海星高中簡老師,了解到高中大學化、研究過程濃縮的必然性,強調要根據學校發展目標和學生的特性,來設計適合的課程內容。以物理科的探究與實作課為例,希望學生可以完整進行一個探究與實驗主題,訓練設計實驗、探究問題與假設以及表達的能力。簡老師發現以往學生習慣了食譜式的教學,照著老師的指令跟步驟做實驗,導致討論過程中沒有太多想法。透過瑪格努斯飛行杯這樣簡單、快速累積大量數據的實驗,讓學生練習把實驗數據圖表化,從中看出與實驗假設相異之處,加強對數據變化的敏銳程度以及發現問題的能力。

“從實驗數據圖表中發現結果是否與預期相關,如果跟預期不同,是非常值得討論的”

“學習歷程就像在建立個人的大數據,思考如何用學習到的課程知識及技能,轉化成自己的想法和能力。”

彰化秀水高工|林老師

身兼國教署108課綱宣導團講師的林老師,從高中端和大學端的立場去作延伸思考,分享他對課程學習成果展示的觀點是應回歸到課程學習目的的本質,同時也支持老師在協助學生進行課後成果的記錄與反思時,應提供導引的提問鷹架,讓學生跳脫流水帳的心情抒發,聚焦在課後的收穫和省思,可從知識、技能及態度三個面向來作為反思的出發點,對比過去的學習經驗以及課後產生的新思維,就能充分展現出學生的成長轉變、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

“課程學習成果其實就是核心素養能力的展現”

本次的問題討論與交流時間,因為有了龍華科大的許教授一同參與,分享從大學端看學習歷程檔案的綜整觀點及課程學習成果可著力的表現重點,提供與會教師們一個新的切入角度,激發出不同的想法思維。
Q1:108課綱之前老師們就已經有在設計課程學習單、引導性的提問,想知道跟最後的學習歷程檔案差在哪裡?缺少了什麼部分呢?
許教授從大學端的角度來分享,希望可以從學習歷程檔案中看出學生已經具備找問題點和提出解決方式的能力。許教授分享以他過去的經驗,觀察到學生通常都直接展現最好的成果檔案,無法看出經驗累積的歷程、也欠缺了成長的檔案片段。

由於課程都是以科目分門別類,學習成果中也多以獨立科目的方式呈現,建議可以用一頁的綜述整合幾篇的學習歷程檔案,以主題性去整合不同科目的成果,表達出已具備的知識、能力還有學習態度,即使課程成果並非直接與申請科系息息相關也無妨。台北大學社會系教授兼國教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婉琪也提過:「適度交代歷程的成果」可以幫助大學端看出學生是否「潛在的學習能力」,能夠清楚地表達學習成果帶來的影響及轉變,放入學習歷程才會有意義。

Q2:高一學生剛開始不太會撰寫學習歷程,會不會影響到未來申請大學的評量呢?
對於老師們提到的擔憂,許教授表示求學過程中也許不盡然都是成功的經驗,不管是競賽輸了、自主學習研究中斷,抑或學科表現不夠理想,到了高二、高三,一樣可以說明對比過去的學習經驗,反思過程中的的失敗、挫折,會用什麼樣的學習態度應對。

花蓮高商王校長在參與線上交流後,寫下心得回饋分享「學習成果是珍珠,而文字是線,串在一起就是美麗的珍珠項鍊了。」說明學生要考慮的重點是如何說出自身的歷程故事,表達出個人特質與成長的歷程。交通大學盧鴻興教務長也曾在訪談中提到「希望在學習歷程檔案中,看見學生自述學習態度、反思及面對失敗、障礙、瓶頸時,怎樣克服困難並持續學習。」透過這樣的內容,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興趣是否與申請科系相應、個人學習策略以及精采的生命故事。

慧治online café線上聚會適逢12月中,在充滿聖誕節氣氛、溫馨的交流討論中落幕。新的一年即將開始,慧治教育協會將一直是教師身旁的最佳夥伴,陪伴教師們從2021年到2022年,下一次交流主題將針對「統整能力怎麼教?」,期以再次集結眾人的熱情與力量,攜手齊心跨越教育現場的挑戰。

本篇文章及影像資料已獲得當事人同意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