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競賽成績定義學生,而用正向思考改變世界

內文摘要
世界快速變動,AI人工智慧、區塊鏈、創新科技等過往許多老師不曾聽過的議題,都成為學生即將面臨的課題,基隆商工鄭璁華(小花)老師常帶著學生東奔西跑參與各項競賽,為了讓學生能夠適性探索累積經驗,小花老師回頭思索在競賽培訓的過程中,身為老師可以如何帶領學生用正向的態度面對世界,並推進世界前進。

學習軌跡TRACK:重新定義努力的價值

學習軌跡TRACK:重新定義努力的價值

「我們花的時間比別組還多,為什麼是他們得獎?」比賽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成績公佈後必須面臨學生「用是否得獎來定義自己」的處境,面對學生的質疑與得失心,小花老師也反思如何不讓學生感到他們的努力白費,於是開始運用e-Peer共學平臺,帶著學生用貼文記錄下準備比賽的過程,讓學生在還沒有比賽之前就已清楚看見自己的成長,了解過程比結果還重要。

引導省思REFLECTION:生活中的靈感啟發與問題解決

引導省思REFLECTION:生活中的靈感啟發與問題解決

在帶領比賽初期,小花老師通常會從學生的生活找尋方向,並且利用ORID焦點討論法,分層設計引導學生發想如何改善、避免、修正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透過e-Peer共學平臺的學習圈指派任務,善用引導精靈的問題協助學生反思並將想法記錄下來。

洞悉特質INSIGHT:差異化引導掌握學生需求

洞悉特質INSIGHT:差異化引導掌握學生需求

面對不同孩子的特質,老師通常會給予不一樣的引導。小花老師大部分時間會一次帶領多組學生、發想不同主題的競賽內容,為了能夠達成適性教學的成果,藉由e-Peer共學平臺上的貼文、照片甚至留言快速掌握學生特質,並且了解孩子需要什麼幫助。

同儕互動PEER-INTERACTION:透過觀摩自我成長

同儕互動PEER-INTERACTION:透過觀摩自我成長

小花老師時常告訴學生「每個人的成功都幫助自己成功」,透過學習圈觀摩讓學生們可以相互看見彼此的成長。學生藉由觀察生活週遭的人事物,並從中發現疑問、反思,形成持續探索的循環與契機。 「我希望學生有反思能力,清楚知道他學習到的能力是如何幫助世界的。」小花老師認為比賽的結果並非故事的結局,真正的結局在於學生的未來,若老師引導學生從觀察中發現疑問,並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孩子有能力不斷永續發展,可以成為活得更好、更自由、更幸福的主體,定能幫助世界迎向更美好的未來!

延伸閱讀

播放影音

本篇文章及影像資料已獲得當事人同意露出。

分享者介紹
活動精彩片段
播放影音